【專注力】父母問東問西干擾孩子致分心 5大秘訣助子女奪回專注力

幼稚園

發布時間: 2022/01/19 12:41

最後更新: 2022/01/23 10:25

分享:

分享:

父母適時收口,有助孩子培養專注力。

你會否常常對孩子說:

「坐好啲!唔好周身郁!」(缺乏耐性?難以安坐?)

「專心啲!唔好周圍望!」 (專注力弱、注意力易分散?)

小朋友出現以上情況令你非常頭痛?其實這是常見的現象,重點在於能否將注意力奪回來。只要了解專注力不足的原因,加上適當處理方法,便不難改善問題。

專注力的持久性與年齡有直接關係,一般學齡前幼兒能維持專注力5-10分鐘。大腦前額葉負責傳遞腦部發出的訊息。因腦部仍在發育階段,幼兒對靜態而持久的活動,如閱讀、聆聽、書寫、進食等較易分心,面對沉悶或不感興趣的事物時更見明顯。

滿足孩子的好奇心

例如家長希望孩子專注做功課,孩子卻在玩擦子膠碎,若時間許可,家長不妨花幾分鐘與孩子一起觀察和討論,問問孩子:「你在看什麼?」「是否很有趣?」「為什麼會這樣…..」,之後引導孩子待完成工作後再一同研究。

當好奇心得到重視和滿足,孩子便會感到被尊重,從而接受家長的勸導,如家長能信守承諾並持之以恆,與孩子建立互信,便能有效改善孩子的工作態度,亦能提升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。

最新影片:

避免過份干擾  學懂「收口」、「放手」

現今社會步伐急速,成人要「靜下來」是奢侈的。從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,家長每每在孩子專注於一項活動時,問他們懂不懂、要不要喝水……,這等提問直接誘使孩子分心回應,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被動性分心,亦變得要依賴成人作伴。

家長有時要學習「收口」、「放手」:切忌在孩子旁嫌東嫌西、宜適時在家中建立寧靜的環境,減少分散注意力的物品。孩子做功課遇到不明白時,請他們把問題留到最後一次過發問。這都有助孩子專心學習,從而培養獨立且專注的態度。

正面讚賞  建立「完成時間表」

自我形象會影響孩子的參與動機與投入程度。建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輔以鼓勵性的說話和認同感,讓孩子建立個人形象和信心。不專心或學習表現較差的孩子,自我形象通常較低,也不大願意投入,家長可嘗試以正面的讚賞來代替責罵吧!

家長可按孩子能力、功課數量來訂立時間表;亦可將小貼紙貼在時鐘的數字上,以視覺提醒孩子,避免他們養成拖延的習慣;也可讓孩子每完成一份功課後休息五分鐘,如喝喝水、伸伸腰等,這將有助延長他們的專注力。

避免長期使用電子產品

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時看起來非常專注,但他們其實只是被不停的閃光與音響效果吸引,而非主動投入。久而久之,孩子需要更多外來刺激才能專注。從今天起,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吧!

「玩」出耐性 提高專注力

不同的運動和遊戲可促進腦神經的連結,從而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,例如:

1.    跨中場的身體協調動作:如手摸對側腳踝(左手摸右腳腳踝),能刺激左右腦部的溝通,提升專注力;

2.    眼部肌肉控制:找數字、找不同、拼圖等,能刺激小腦,培養觀察力及專注力; 

3.    保持平衡的動作:如單腳企扮高樓大廈,能刺激腦部基底核部分,有助提升專注力和情緒控制;

孩子在專注力出現問題,背後必有其原因,只要我們能深入了解,配合一些具體方法,不難提升兒童的專注力。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:https://bit.ly/3a6HT6T
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日早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︰bit.ly/35z6COD

撰文 : 黃佩凝 救世軍學前教育發展主任